音律与康复养生

黄帝内经二十四节气养生之秋季节气(2)

点击量:   时间:2020-03-31

菊花粥:菊花30克,大米100克,先将菊花煎汤,再与大米同煮成粥。因其具有散风热、清肝火、明目等功效,对秋季风热型感冒、心烦咽燥、目赤肿痛等有较好的辅助治疗功效,同时对心血管疾病也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天气转凉防止血栓形成

秋季凉爽之时,人们的起居时间应做相应的调整。每到天气变冷,患脑血栓的患者就会增加,这与天气变冷、人们的睡眠时间增多有关,因为人在睡眠时,血流速度减慢,易形成血栓。《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明确指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达。为避免血栓的形成,应顺应节气,分时调养,确保健康。

腰背疼痛就找委中穴

用双手拇指端按压两侧委中穴,一压一松为1次,力度以稍感酸痛为宜,一般可连续按压20次左右,同时与腿部的屈伸相配合。按压时,如果能涂抹上一点刮痧油或药酒,效果会更好。可治疗腰痛,有效地解除腿部的酸麻疼痛。

寒露后易患肩周炎,拔罐治疗效果好

寒露后,寒邪侵入,易犯肩周炎。可用单纯拔罐法治疗肩周炎。用单纯火罐法吸拔肩部肩穴、肩井穴、天宗穴,留罐10~15分钟。然后,在涌泉穴进行足罐拔罐,留罐15~20分钟。也可先按揉压痛点,再用闪火法吸拔痛处及肩部周围,留罐10~15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

防止寒露时易发作的老年性支气管炎

 

寒露季节,患有支气管炎的人首先应注意补充营养,可多食用鸡蛋、鸡肉、瘦肉、动物肝、豆制品等一些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

也可用刮痧疗法进行治疗。刮拭时,取大椎、大杼、膏肓俞、神堂,刮至出现密集紫红色的疙瘩为止。

霜降 寒邪来犯,避寒要防寒包火

黄帝内经霜降养生经

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为霜降。古籍《二十四节气解》中说,“气肃而霜降,阴始凝也”。可见,霜降表示天气逐渐变冷,露水凝结成霜。此时,中国黄河流域已出现白霜,树叶枯黄,开始落叶了。

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时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这是关键。因为,霜降时节的气候特点是外寒内热,气温渐冷,人体内的血液见寒易凝。这段时间人的手脚易凉,后背易冷,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秋行夏令”的结果。因此,在霜降时节要注意添减衣物,不要被寒气所伤,也不要热伤风。

霜降时节还应注意清郁热。现代社会中,因为生活节奏快与工作压力大,导致许多人的阳气不能与自然阳气同步变化,因而秋冬交接阳气不能收藏,受到自然界燥气压迫形成体内郁火。阳气太过形成郁火,属于体内邪气。由于邪气太盛进入脏腑,所以百病开始横生。霜降节气还应特别注意预防胃肠疾病,这时因为在霜降时节脾脏功能处于旺盛时期,人体的脾胃功能过于旺盛,容易导致胃病的发生,如胃炎和十二指肠溃疡等。

饮食进补要以“润燥、固表、益气”为主。如可生食白萝卜,白萝卜入肺,肺应秋季,白萝卜可以加强肺的“肃降”功能。

霜降节气的气候变化

霜降在每年的阳历10月23~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210°时开始。“霜”,反映出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是气候干燥的表现。秋晚地面上散热很多,温度骤然下降到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或植物上凝结形成冰针,有的呈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结构疏松。《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记载,“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一般来说,白天太阳越好,温度越高,夜里结的霜就越多,所以霜降前后早晚温差更大。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们所说的“浓霜猛太阳”就是这个道理。霜降之后,树叶开始枯黄、掉落,一些动物也开始逐渐进入冬眠期。

霜降节气的人体反应

手脚凉,内心燥热:这个时节天气渐冷,很多人手脚易凉,后背易冷,但心里有燥热的感觉,这是气血遇寒循环不畅所致。


  •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
    “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
    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
    又是得道的楷模。
    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
    故道教徒既信道德,
    又拜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