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律与康复养生

音乐治疗的生理学和心理学基础

点击量:   时间:2020-01-15
音乐是人类心理的产物,早在古代人们就深刻地认识到音乐与心理的关系。中国古代的《乐记》开宗明义的第一句话就是:“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而心理的实质是什么呢?心理即精神。心理活动是人脑的精神活动,以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心理的实质即是脑的机能。所以音乐能有治疗功能也是有其生理和心理基础的。
 (一)音乐治疗的生理基础
    1.属外周神经系统的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暨音乐调节对心身疾病具有治疗作用的原理
    自主神经包括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两个部分,其互相独立又互相影响。它们与人体各部分器官的关系如下图:
      
    自主神经一般不受意识的支配,但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有人称主管自主神经的下丘脑为“情绪中枢”,人们的情绪如愤怒、痛苦、悲伤常会伴有明显的自主神经反应,并影响到相应的内脏器官。如在愤怒的情绪状态下,交感神经被激活,内脏器官的反应是,心血管系统的活动被激发,呈现血压增高,心率加快;消化系统活动被抑制,出现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反应。当然自主神经系统与情绪的关系只是情绪机制的一个方面,但这一机制对音乐治疗有重要的意义,因为音乐能有效地影响人的情绪,情绪通过自主神经的反应,可影响人的内脏器官,从这点出发,音乐就可以在治疗心身疾病方面发挥作用。
    2.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脑干-网状结构、丘脑和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在音乐治疗中的作用
    脑干-网状结构:脑干包括延髓、脑桥、中脑三部分构成。
                     
   网状结构:是位于脑干中央区纵横交错形成网状的神经纤维。有类型不同、大小不等的近百万种神经细胞散布其中。网状结构具有广泛的整合作用,除参与调控躯体运动与内脏活动外,对维持大脑的觉醒状态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网状结构内存在一个上行激活系统,对大脑皮层有普遍的激活作用;它还存在一个抑制系统,能使皮层兴奋水平普遍降低,诱导进入睡眠,是人体主要的调节睡眠与觉醒的机构。所以,网状结构在人的心理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它使有机体在一定刺激条件下,保持一定的唤醒水平和清醒状态,维持注意,激活情绪。它还通过上行、下行激活系统的整合活动,对丘脑和大脑皮层的激活起着提供兴奋来源和协调的作用。对于音乐治疗来讲,它是对音乐刺激能迅速做出反应的部位,音乐治疗能对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有治疗功能及对紧张情绪的进行调节,主要是通过网状结构起作用的。
    下丘脑属间脑的一部分,间脑位于大脑与中脑之间,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构成。是重要的整合生命的结构,又是外周感官输入的信息传至大脑的中继站。而下丘脑是神经内分泌和内脏功能的调节中枢,同时在人的情绪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有研究推测,下丘脑是进化中储存情绪模式的部位,脑生理实验中,通过微电极技术已发现下丘脑有专门的“快乐中枢”和“痛苦中枢”。
    边缘系统是由边缘叶与周围相连的结构组成的。边缘叶位于大脑皮层的边缘部分,在大脑半球的内侧面,上方为扣带回,延续部分为海马回,其前部钩形曲形成海马钩,这三个脑回连接成一个环形结构。由边缘叶与其邻近的皮层及其有关的杏仁核、下丘脑等皮层下结构共同组成的一个统一的功能系统,称为边缘系统。边缘系统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高级中枢,它突出的功能是调节情绪行为和情绪体验,尤其情绪体验被认为是整个边缘系统整合的结果。音乐能直接作用于边缘系统,对人的情绪行为起到调节作用,所以边缘系统对音乐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
    “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
    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
    又是得道的楷模。
    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
    故道教徒既信道德,
    又拜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