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医药

道家秘方之二​ 遇仙益寿丹 黄芪丸

点击量:   时间:2019-12-14

黄芪丸


       明·金礼蒙《医方类聚》正方 
       黄芪(锉)、人参(去芦头)、石斛(去根锉)、桂心、肉苁蓉(酒浸一宿刮去皱炙干)、鹿茸(去毛涂酥炙令微黄)、菟丝子(酒浸三日曝干别研为末)、阳起石(酒煮半日细研水飞)、熟干地黄、杜仲(去粗皮炙微黄锉)、钟乳粉、白茯苓、狗脊、赤石脂(细研)、山茱萸、薯蓣、附子(炮裂去皮脐)、五味子、蛇床子、萆薢(锉)、巴戟、白术、续断、泽泻。 
右件药,各一两,捣罗为末,入阳起石,研令匀,炼蜜和捣五七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日空腹,以温酒下三十丸,晚食前再服,渐加至五十丸。治男子五劳七伤,风虚羸瘦,腰痛膝冷,阴盛阳虚,身力衰残。久服令人五脏内实,肌肤外充,面色红光,返老为少。 
[按语] 
方中主药为黄芪,味甘性微温,入肺、脾二经,药用有生黄芪、炙黄芪两种,据《本草备要》记载:黄芪“生用固表,无汗能发,有汗能止,温分肉,实腠理,泻阴火,解肌热;炙用补中,益元气,温三焦,壮脾胃。生血、生肌、排脓内托,疮痈圣药。痘症不起,阳虚无热者宜之。”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补中益气、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排脓生肌药使用。黄芪的补益强壮功能不仅早已为人们所认识,而且也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据研究,黄芪含有蔗糖、葡萄糖醛酸、粘液质、氨基酸、胆碱、甜菜碱、叶酸等多种有效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扩张血管,改善血液循环,使受损伤的肌肉组织细胞恢复活力,对冠状动脉血管也有扩张作用;并能使动物的动情周期延长;还可防止肝糖元的减少,有保护肝作用。黄芪还有降血糖、降血压及中等程度的利尿作用;通过动物实验还证明,黄芪有改善肾功能、降尿蛋白作用。因黄芪含有叶酸,故有抗贫血作用。近来有人观察了黄芪对人胚肺二倍体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黄芪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减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自然衰老过程,使细胞寿命达98代,对照组则为61至66代,约使细胞寿命延长1/3。方中更用人参、白术、白茯苓以加强其补中益气功能。 
方中熟干地黄、山茱萸、山药、五味子以滋肾强精;鹿茸、肉苁蓉、蛇床子、菟丝子、巴戟天、附子、桂心、阳起石、钟乳粉以温肾助阳;杜仲、续断以补益肝肾,强壮筋骨。 
狗脊,又名强膂、扶筋、百枝、狗青、扶盖、苟脊,为蚌壳蕨科多年生树蕨金毛狗脊的根茎,味苦甘性温,入肝肾二经,《神农本草经》称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颇利老人。”《本草纲目》谓之能“强肝肾,健骨,治风虚。”《本草正义》说它“能温养肝肾,通调百脉,强腰膝,坚脊骨,利关节,而驱痹著,起萎废,又能固摄冲带,坚强督任,疗治女子经带淋露,功效甚宠,诚虚弱衰老恒用之品。且温而不燥,走而不泄,尤为有利无弊,颇有温和中正气象。”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补肝肾、除风湿、健腰脚、利关节使用。 
萆薢,目前临床上虽主要作为祛风利湿药使用,但古人认为它也有补益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如《日华子本草》说它能“补水脏、坚筋骨”;《本草通玄》也说:“萆薢,胃与肝药也。搜风去湿,补肾强筋”。在此方中用之加强杜仲、续断的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泽泻功能清热利湿,此方用之一方面是加强杜仲、续断、萆薢等药的强筋壮骨功能,另一方面是加强诸滋肾强精药的作用。石斛养阴生津;赤石脂固涩精气。 
本方药功能益脾肾,重在滋精助阳,益气养血,强壮筋骨,适宜中老年人阴阳、气血亏虚、身体赢弱、腰膝冷痛、下肢痿弱、遗精白浊、妇女带下者服用;凡属热证者均当禁服。

 

遇仙益寿丹


        明·李梴《医学入门》正方 
       蝙蝠十个捣烂晒干;紫黑桑椹四升取汁,渣晒干;杜仲、童子发各六两;天门冬三两;黄精蜜蒸晒九次,何首乌、熟地、川椒各四两;枸杞、当归各二两为末;旱莲草、秋石丹、元胡索各四两为末,用桑椹汁拌三味,晒蒸三次,酒煮三味,打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不拘多少,随便饮下。忌萝卜。补经络,起阴发阳,开三焦,闭横气,消五谷,益气脉,安五脏,除心热,和筋骨,去盗汗,驻颜乌须,轻身健体,夜视有光。 
[按语] 
方中蝙蝠,又名伏翼、服翼、天鼠、飞鼠、仙鼠、夜燕等,为蝙蝠科动物蝙蝠的全体,入药采用去净毛、爪和内脏的风干或晒干体,味咸性平,入肝经,《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称其“主目瞑痒痛,明目,夜视有精光,久服令人喜乐媚好无忧。”《日华子本草》谓其“久服解愁。”《药录》说它“主女子生子余疾,带下病,无子。”古人常用以治疗久咳上气、久疟不止、小儿惊痫、多年瘰疬、金疮出血、干血气痛等病症。在此方中主要取其养肝明目之功。近来报道,蝙蝠治疗慢性气管炎有效。 
童子发,系指儿童的头发。头发,又名血余,此名始自元代医家滑寿。如他在《黄帝内经·素问》注中说:“水出高原,故肾华在发。发者血之余,血者水之类也。今方家呼发为血余,盖本此义也。”血余味苦性温,入心肝肾三经,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消瘀止血药使用。但古人认为血余有补肾之功。如李时珍说:“发乃血余,故能治病,补阴,疗惊痫,去心窍之血。”朱丹溪也说:“消瘀血,补阴甚捷。”血余的主要成分是一种优角蛋白,含水分12-15%,灰分0.3%,脂肪3.4-5.8%,氮17.4%,硫5.00%;灰分中所含金属元素依其含量多寡顺序为:钙、钠、钾、锌、铁、锰、砷。这些微量元素对于维持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和延缓衰老是有一定作用的。 
方中桑椹滋精养血,生津益智;何首乌、熟地黄滋补肝肾,益精养血;枸杞子滋精养血,益智明目;黄精补中益气,添精生津;天门冬滋阴润燥,清金降火;秋石滋阴降火;旱莲草滋肾养血,凉血乌发;当归养血活血。方中川椒温中散寒,补命壮阳,并用之以防诸滋腻药伤胃。 
玄胡索,即延胡索,又名元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的块茎,主产于浙江,味辛苦性温,入肝、胃二经,目前临床上主要作为活血散瘀、理气止痛药使用。近来已从延胡索块茎中发现十余种生物碱,其中紫堇碱、四氢掌叶防己碱(或称延胡索甲素、乙素)及胡延索丑素都是明显的止痛作用。镇痛作用以丑素最强,乙素次之,甲素最弱。镇痛指数则以乙素较高,丑素次之,甲素最差。从古代的文献记载来看,延胡索也确有良好的止痛作用。如《本草纲目》即有记载:“延胡索味苦微辛,气温,入手足太阴、厥阴四经,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故专治一身上下诸痛,用之中的,妙不可言。荆穆王妃胡氏,历食荞麦面著怒,遂病胃脘,常心痛不可忍,医用吐下行气化滞诸药,皆入口即吐,不可奏功,大便三日不通,因思《雷公炮炙论》云:心痛欲死,速觅延胡,乃以延胡索末三钱,温酒调下,即纳入,少顷大便行而痛遂止;又华老年五十余,病下次得腹痛垂死,已备棺木,予用此药三钱米饮服之,痛即减十之五,调理而安。……盖延胡索能活血化气,第一品药也。以此来看,延胡索主要是通过活血理气来达到止痛的目的。除此以外,延胡索尚有镇静、催眠与安定作用。 
本方药的主要功能是滋肾养肝,兼能活血通络,适宜中老年人肝肾阴虚、精亏血少、目视昏花、须发早白者服用。凡阳气虚衰,脾胃虚弱者均应忌服。此外,尚需忌萝卜等三白之物。


  •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
    “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
    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
    又是得道的楷模。
    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
    故道教徒既信道德,
    又拜神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