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吴山道观
西镇吴山
道观建设
人员组成
道观动态
工作动态
人事任免
通知公告
培训招生
道医
丹道武术
预测学
道医康复
道医传承入门
养生功法心得
道家医药
音律与康复养生
道教文化
道教神系
道教历史
道教典籍
道教人物
道教科仪
道教艺术
道教术数
各地道观
道教修持
修持入门
神霄雷法
混元丹道
玄门丹经
萧道长文集
十方结缘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管理团队
来馆导航
修持入门
道教辟谷研究
点击量: 时间:2019-12-27
一、 道士为要何辟谷
辟 谷又叫却粮、休粮,是道教修炼的方术之一,因其经常和服气一起操作,故又称服气却粮。常人听说道士辟谷,觉得很神奇,包括玄门之中,真正能做到辟谷的人也 不是很多。而现在社会上,养生机构所推的辟谷之术,最多只能算是节食,而非辟谷,其在某种程度上,确实可以起到排毒、增旺身体机能、控制某些病情的发展的 作用。但是和道教辟谷的目的,是有所不同的。
道 士为何要辟谷呢?《太平经》云:“是故食者命有期,不食者与神谋,食气者神明达,不饮不食与天地相卒也。”继承了《黄帝内经》所谓“食气者神明而寿,不食 者不死”的观点。是以早期道士为追求长生,多有行辟谷之术者。《吐纳经》又云:“盖闻八公有言,食草者力,食肉者勇,食谷者智,食气者神,圣人不食者不 死。”《黄庭经》云:“仙人道士服气非有神也,积精所致和气专也。人皆食五谷与五味,我独食太和阴阳气,故能不死也。”
《抱 朴子·杂应》云:“断谷人止可息肴粮之费,不能独令人长生也。问诸断谷积久者云,差少病痛,胜于食谷时。其服术及饵黄精,又禹余粮丸,日再服,三日令人多 气力,堪负担远行,身轻不极。其服诸石药,一服守中十年五年者,及吞气服符水辈,但为不饥耳,体力不任劳也。道书虽言欲求不死,肠中无滓。此行气者一家之 偏说耳,不可便孤用也。”葛洪是一位笃信金丹术的人,在他看来金丹术之外的其他方术,虽行之有效,但是都不是长生之术,只能算是养生之道,包括服气断谷也 是如此。并且指出宣扬服气断谷,是一家之偏说,虽有益处,但不得神仙耳。如果遭遇世道慌乱,隐窜山林,知道断谷之道,则可以不饿死罢了。还有就是栖居山岩 之间的道士,如果能够断谷,也省却了许多麻烦。
《三洞珠囊·卷三》云:“夫断谷不必长生,长生必须断谷者,盖以尊修灵妙,息肴休粮之累,服御药石,求易效之致。”断谷有两个作用,其一是息肴休粮之累,省去吃饭的麻烦;其二是服御药石,求易效之致,断谷之人服食药物,效果要来的快一些。这和葛洪所说大抵一样。
又 云:“服食断谷,休粮山林。断粒以清肠,清斋休粮。服卂饭,五年断谷。子不断谷,《大洞》未可得闻。”此为上清派的观点,《大洞》者,《上清大洞真经》 也。这一观点也出现在《登真隐诀》中,陶弘景真人认为道士断谷要看具体情况,一般断谷看做是修炼的初步和准备,比如修“守一”之术者,最好是断谷和禁绝房 事。这些都是岩居道士所为,若道士未能弃绝妻子,在俗世生活的话,那么难免受到美食的诱惑,断谷不禁难,而且还受罪,所以不是很提倡火居道士断谷。
二、 辟谷的方法
《太平经·卷一百四十五》云:“问云:上中下得道者何食之乎?答曰:上第一者食风气,第二者食药味,第三者少食裁通其肠胃。”后世辟谷之法,虽千差万别,大抵不出这三等的范围,下面将分别述之。
甲、 服气辟谷法
《云笈七签·卷三十六·杂修摄部·食气绝谷法》云:“向六旬六戊,从九九至八八、七七、六六、五五而饱,或念天苍,或思黄帝,或春引岁星之气,以肝受之,初为之,颇有小瘦,行四旬以上,颜色转悦,体力渐壮,白发更黑,落齿更生,负重履险,胜于食谷时…又行气久多而断谷最易,唯有胎息之法独难。”这个方法也见于《抱朴子·杂应篇》。葛洪又云:“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这个是服气与存思相配合的,也有因符水咒语而断谷的。
《云笈七签·尹真人服元气术》云:“夫人身中之元气,常从口鼻而出,今制之令不出,便满丹田,丹田满即不饥渴,不饥渴盖神人矣!…夫 服元气,先须澄其心,令无思无为,恬淡而已。故知绝粒者,乃长生之径路;服气者,为不死之妙门。”《云笈七签·神仙绝谷食气经》云:“行气常以月一日至十 五日,念气常从手十指出;十六日至三十日,念气从足十指出。久之,自觉气通手足,行之不止,身日轻强,气脉柔和,荣卫肢节。长生之道,在于行气,灵龟所以 长存,服气故也。”
《上清握中诀》载服三气法,云:“常以平旦日,临目,存青气、白气、赤气,各如线,从日下来,直入口中,挹之九十过,自饱便止。”《登真隐诀·卷上》云:“若道士饮渴,亦存三君,并口吐赤气,使灌己口,口因吸而咽之,须臾自饱也。”
盖 道经所载服气绝谷之术,大抵分两大类,其一是纯粹的服气导引,专气致柔,使身体代谢逐渐缓慢,逐步达到不饥而境界,进一步则是可以胎息,入水而不溺。其二 是配合符咒、存思一起的,如上清派所说的服日月之气、服三君之气,也有葛洪所提到的存思脾神,或召丁甲神将,敕符水令不饥的。进而言之,服内气而不饥的, 或许可以进一步而达到胎息,内丹的境界。服外气而不饥的,则需配合上清派的存思诵经,祈求上真拥护,而得尸解飞仙之道。服内气是纯粹的身体机能的自我调 适,而服外气则包括了心理因素的参与,有玄学的味道。
乙、 服药、兼食辟谷法
服 药辟谷是假助于外物的,道经中关于服药断谷者甚多,《抱朴子·杂应》云:辟谷之术“近有一百许法,或服守中石药数十丸,便辟谷四五十日不饥;练松柏及术, 亦可以守中,但不及大药,久不过十年以还。或辟一百二百日,或须日日服之,乃不饥者。或先作美食极饱,乃服药以养所食之物,令不消化,可辟三年。”足见服 药辟谷,发展至于魏晋,已经相当成熟,道士对此有许多解决的方案,并可预知其结果。
《道 藏》中尚有《太清经断谷法》,为隋唐以前道士服药断谷方的集成,其服食药物多为松根、茯苓、天门冬、松脂、黄精、胡麻、巨胜等,此外尚有“欲还食谷解 药”,以排出体内药物,柔软肠胃,刚开始喝些稀饭,逐渐添加其他的。虽辟谷之方有如此之多,但是其最著名者,无过于青精饭。《云笈七签·太极真人青精饭上 仙灵方》云:“初服之时,不便绝谷也。当减谷以两升半为限,一年后减为二升,三年后减为一升,四年后减为半升,减之以至都尽,至于五年,令人清明大验。自 此以后,亦能一日九食,亦能终岁不饥。十年之后,青精之神给以使之。能隐化遁变,招风致雨。初服药,不便断谷也,此上仙之名方,去食之妙道矣!”青精饭是 上清派的主要辟谷方,《登真隐诀》中多次提到,其以豫章西山之青米和南烛草为主要原料,制作而成。《上元宝经》云:“子食草木之王,气与神通。子食青烛之 精,此之谓也。”
此外尚有节食者,这个是胡孚琛先生提出的,据说胡孚琛先生有实际的辟谷经验,其大抵方法是先制定一个辟谷的计划,有个心理应期。然后逐渐把食物减少,至于辟谷。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饿,可以吃些水果、黄精之类的,过了几天就好了,再过个十几天,精力逐渐恢复云云。
一 般来说,依靠药物和其他食物而逐渐断谷的,我们称之为节食,和真正意义上的辟谷还是有所区别的。而葛洪《抱朴子》和《太清经断谷法》中提到的许多方法,我 认为也并非可以单行而致辟谷的,必须和吐纳咽气一起才行。且辟谷之人,因为没有食物来补充脏腑所需的能量,所以气力稍虚弱,“不欲大声言笑”,当然也不排 除有些道人辟谷之后,精力反而比辟谷之前好的可能。
三、辟谷的思考
《史 记·留侯世家》中记载张良辅佐高祖平定天下后,则欲从赤松子游,学辟谷轻身,服气餐霞之道。足见汉代此术就已经出现,更有学者认为《楚辞·远游》篇中就有 服气辟谷的记载。古代事迹就不说了,近代就我听说的,金华赤松宫就曾有一位辟谷的道士住过,此道友辟谷多年,知客见他不吃饭,认为很是不好,就拿了一盒牛 奶给他喝,礼让许久。结果该道友喝完牛奶之后,肠胃不适应,仍是吐了出来。还有就是王乐和师兄说的,华山有几个道友在洞中辟谷,四十多天,下山的时候仍然 颜色悦泽,气力如旧。零九年在金华,我还遇到两个福建的坤道,曾经在南岳辟谷,只吃松毛泉水。足见辟谷之事,是信而有征的。
但 是我们还是要考虑一个,为什么要辟谷?诚如本文前面所讨论的,辟谷可以省去吃饭的麻烦,可以有助于药物的吸收等等。但是道士所追求的乃是神仙,而不仅仅是 这些,诚如《抱朴子·杂应篇》中的道士石春所说:辟谷“可数十年,但恐老死耳,不忧饥也。”很多辟谷的方术,虽然可以解决不吃饭也能生存的问题,但是并不 能减慢人肉体的衰老,所以陈撄宁先生在其仙学著作中,大谈内丹,而不言辟谷。因为内丹是可以使人神仙的,而内丹早期筑基的时候,需要人体机能的旺盛,需要大量的充足的营养,所以不但不能辟谷,还需要更好的食物。
辟 谷的道友,我只见过两个,年纪也都比较大了,精神还是壮旺的,但是也并没有驻颜的功效,仍然难敌岁月的磨痕。然辟谷不食,而气力如旧,在常人看来,已经是 了不得而近于神仙的形象。是以寻求神仙之道者,固然应当知晓更多的方术,但是也不可执着于小道,而期望可以长生驻颜。驻颜长生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必须兼导 引、房中、服食、吐纳、存思、诵经、功德等一起修持,执着于一偏,都是难以达到效果的。并且我们当明确,为何而辟谷?比如上清派的修持以存思诵经为先,而 服食辟谷则以青精饭为主,修上清法者辟谷是为了通达神明。而学胎息咽气者,辟谷则是自发的,精气充满,自然不思食物,进而达到胎息境界,辟谷也只是一个过 程或自然现象。还有一些为却病排毒而辟谷的,这个属于保命延生的层次,和道士追求神仙长生的目标有区别。
参考资料
《云笈七签》、宋·张君房纂、华夏出版社、1996
《道学通论》、胡孚琛、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抱朴子内篇校释》、葛洪著、王明校、中华书局、2010
《登真隐诀辑校》、陶弘景著、王家葵校、中华书局、2011
《太清经断谷法》、出自《中华道藏》、第十八册
《三洞珠囊》、唐·王悬河编、出自《中华道藏》第二十八册
上一篇:
放生咒
下一篇:
道教常见的六种呼吸锻炼方式,比如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
道教修持
修持入门
神霄雷法
混元丹道
玄门丹经
热门排行
道教的身份证:《皈依证》《传度
道教如何拜师以及拜师注意?
恭贺上清真境玉宸道君灵宝天尊圣
道教常见的六种呼吸锻炼方式,比
道教养睛明目保健法
什么是道教超度?
道教辟谷研究
《抱朴子》中的三十条经典名言
六十甲子纳音数字推演法
修道五十关
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 “道”无形无象,而又生育天地万物。 “道”在人和万物中的显现就是“德”。 故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道散则为气,聚则为神。 神仙既是道的化身,又是得道的楷模。 神仙以济世度人为宗旨。故道教徒既信道德,又拜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