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时期的道教先贤葛洪在其著作《抱朴子》中说:“世人以人所尤长,众所不及者,便谓之圣。”(内篇 · 辨问卷十二)大家认为某些人具有出列拔萃的长处,使普通人无法企及,因此称为圣。葛仙师还认为:圣人,是人世间各行各业中的最高称号,不仅仅局限于文章经术。在我国历史名人中,能被尊称为“圣”的人寥寥无几,他们都是不同领域的优秀人才,凭借着不同的技艺闪耀出别样的光芒。回眸细数,历史上共有十位被人们公认的“圣人”.
文圣(至圣)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春秋时期鲁国人,曾向老子问礼,请教学问。在一个战火纷飞、百家争鸣的时代,孔子重视对“仁”、“礼”的提倡,强调德行的重要性,希冀文以化人,儒家思想独树一帜。孔子虽然在外游历数年,没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是他却把立身行事的准则传给了他的弟子,教人身体力行,其思想却对后人影响巨大。
武圣关羽
关羽,字云长,东汉末年人,道教奉为“关圣帝君”,称为“关帝”。随着《三国演义》的点染,将关羽忠肝义胆的伟岸形象呈现在世人眼前,重情重义,是忠义的化身,是道教的雷部将帅、武财神。
书圣王羲之
王羲之,东晋著名书法家,生于信奉道教的家庭。他本人洒脱,不喜欢攀附权贵。太尉郗鉴来王家挑女婿,大家都翘首以盼,唯有他在东厢房里敞着肚皮呼呼大睡,郗鉴看他如此特别,当即定了他为女婿,这就是有名的“东床快婿”的故事。
画圣吴道子
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尤精于宗教绘画,长于壁画创作,主要作品有描绘道教仙真的《八十七神仙卷》、《十指钟馗图》。吴道子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吸收精髓,画中的神仙线条柔和,极富飘逸之态。苏轼认为“画至于吴道子,而古今之变,天下之能事毕矣”。可见绘画发展到吴道子已经登峰造极了。
诗圣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朝著名诗人。在一个诗作英才辈出的时代,杜甫根据儒家思想心怀天下、悲天悯人的情感,用诗作展现出“安史之乱”后老百姓的困苦,引起人们的共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在自己穷困潦倒的情况下,还能够推己及人,实属不易。
酒圣杜康
杜康,酿酒祖师。《说文解字》载:“杜康始作秫酒,又名少康,夏朝国君,道家名人。”因为有酒,文人的诗篇中也多出几分醉意。古人饮酒,不是为了饮酒而饮酒,更多的是为精神生活,讲究“酒礼”、“酒德”,讲究天、地、人的合一,注重饮酒的情趣。中国古人在饮酒的同时辅之以赋诗作令、猜谜及各种游戏活动,把饮酒升华为高级精神活动。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本名张机,字仲景,东汉名医。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这本书所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在任期间他就访病施药,大堂行医。辞官回乡后更是靠着高尚的医德造福于人民。秉持着“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的医者心肠,张仲景在东汉末年的乱世纷繁中悬壶济世,留下了“医中圣手”的美名。
史圣司马迁
司马迁,字子长,西汉时期陕西人。他二十二岁开始游历天下,收集写作素材,在遭受屈辱的宫刑之后,他依旧没有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前后耗时十三年,完成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至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 不仅创造性地开了史书新体例的先河,而且全书史料丰富、文辞优美,成为后代写史当之无愧的楷模,对我国民族文化特别是历史学方面做出了极其宝贵的贡献。
草圣张旭
张旭,字伯高,唐朝人,以草书著名,与李白、贺知章二位道教徒等人并称为“饮中八仙” 。张旭深得草书笔法,后来传授给了颜真卿。张旭创造了"狂草书"。其书法变化自如,表现出开阔的胸怀和丰富的想象力。张旭他无视权贵的威严,在显赫的王公大人面前,他脱下帽子,露出头顶奋笔疾书。(古代在人前脱帽为无礼的动作)张旭的草书自由挥洒,笔走龙蛇,字迹如云烟般舒卷自如。张旭的代表作有《古诗四帖》,分别用草书写就了四首诗赋,前两首分别是《道士步虚词》之六和之八,被后人评价是天才美和自然美的典型,是民族艺术的精华,永恒美的象征。
茶圣陆羽
陆羽,字鸿渐,号东冈子。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善品茗者众多,但是能在喝茶过后,写出心得,集结成书,唯陆羽一人而已。为了研究茶叶著述《茶经》,陆羽隐居山间,期间常身披纱巾短褐,脚着藤鞋,独行野中。他深入农家,采茶觅泉,评茶品水,每每至日黑兴尽,方号泣而归。唐代宗曾诏拜陆羽为太子文学,又徙太常寺太祝,但都未就职。陆羽一生鄙夷权贵,不重财富,酷爱自然,坚持正义。
我国历史上公认的“圣人”,在各个领域都取得极大成就,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尊称为“圣人”的最杰出人物还有很多,比如元圣周公、哲圣老子、兵圣孙武、科圣墨子、商圣范蠡、智圣诸葛亮、乐圣李龟年、曲圣关汉卿、文圣欧阳修、谋圣张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