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坐落于宝鸡市西部山区的西镇吴山,古称岳山,乃是我中华五大镇山之首。其山势雄伟,风景秀丽,五大峰并峙,宛如芙蓉;十二小峰林立,直插云天。春日里百花争艳,夏日里迭嶂凝翠,秋日里红叶漫山,冬日里银装素裹,以其秀、险、丽、奇、幽声名遐尔,誉载史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中华民族的两大鼻祖神农和轩辕黄帝早期均在此活动过。吴山是神农燔柴祭天之始地,轩辕氏拜师吴权之初地,中国吴人和吴氏宗族起源、生息、繁衍、聚迁之祖地。神农后裔太岳建四岳国、司火神吴回建岳国,后经尧、舜、禹、周、秦、汉均被奉尊为华夏民族之国山,备受历代王朝的崇敬、祭祀与褒奖。在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吴山一直成为历代王朝、贤君圣主镇国安邦、祈福禳灾之圣地。隋开皇十六年,文帝下诏准吴山造庙立神建观;大唐太宗皇帝诏封吴岳为成德王,建龙庭式殿宇,并重塑金身,亲临拜祭。
吴岳殿及吴山之阳区域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规模浩大,鼎盛期达二百八十余间,雕梁画栋气势雄伟,殿堂楼亭,金碧辉煌。朝廷大员、文武官吏、文人墨客题诗留赋,觐谒碑、祭祀碑、诗词碑、图文一体碑、功德碑多达一百三十余通,成为我国著名的朝觐、游览、宗教活动之圣山宝地。
吴山、吴岳庙古建筑为三处群落。上院位于吴山山腰,主建筑有吴岳大庙、宫观、依云楼,另依山建有三皇阁、黑虎灵官及三古亭;神仙沟有珍珠娘娘庙、山神庙;大殿台有关帝庙、三圣母庙;吴岳大殿区内建筑有凌霄门、钟楼、卷棚、礼器室、后寝宫、慈幼殿、蚕姑殿;东建有雷祖、文昌二殿;西建会仙宫、钦差大公馆,并附有御香亭、仰止亭、礼神亭。下院于远门口,在在新街村会首坚实努力下已初具规模。
吴山及吴山庙由于岁月消磨和兵匪战乱,屡建屡毁,最遭残重的是在文革中,文物、古柏、碑林毁坏殆尽,令人痛惜不已。历史的教训使每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不会忘记。
凡遍及中华大地的名山、名胜之殿堂楼阁,是中华民族的财富及文化遗产。现代所尊崇礼敬的神,是历史上我们祖国杰出的精英人物。他们以功、以德、以学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兴旺、发达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为他们修复殿堂,受万世竟仰,是我辈责无旁贷的义务。礼神行善、建功积德可以提高人的思想精神境界,从而为民族、为人类做出更有益的事业来。纵观历史,凡开国之明君、贤臣良将、名人名家、富商大贾,无不出于行善积德人家。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推动了历史的繁荣和发展。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遗产,让西镇吴山以斩新的面貌出现在世人面前,吴山道观在一九八七年就已列入道教正规的对外开放宗教活动场所,按国家宗教法规定:"道人自管道观,自筹自建,自立自养"。在爱国爱教的前题下,我吴山道教民主管理委员会向全社会发出倡议,募捐集资,共建吴山,全面修复古之胜境及道路建设,使其成为劳动人民朝觐、礼圣、祭祖、观光、游览、休憩之胜地,让吴山造福于人民。
吴岳大庙经唐、宋、元、明、清修复,其文革前各式碑谒达数百余通,其碑文文献存于原凤翔府陇州等史馆,现已整理。在修复道观的同时中,将新立历史碑、历代封禅碑、重修碑。有志于重修吴山与道庙之志士,其丰功伟绩光照千秋。我吴山道观民主管理委员会郑重承若;凡捐资百元以上者,可载于小功德碑;千元以上者,可载于大功德碑;万元以上者,可载入历代封禅碑;五万元以上者,可载入历史朝觐碑;十万元以上者,可载入帝王钦题字碑。万元以上者均加入个人籍贯及小传,以功德大小排列,受世人万代敬仰。
汇款捐资方式:
地址: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信用联社新街农村信用社
户名:宝鸡市陈仓区吴山道观
账号:2703031801201000002983
联系人:萧至鑫 道长
电话:0917---3687593
吴山道观民主管理委员会
二○○七年二月二十八日